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超-----------基礎生物

十八世紀時,瑞典林奈創制了生物的二名法,用拉丁化的文字為物種命名,即此物種的學名。一個物種的學名由一屬名和該物種的某一特有形容詞組成 ; 屬名為名詞,第一字母必須大寫;後一字的形容詞用來形容這種生物,則用小寫。

分類階層

現今生物學家所用的分類系統,共有七個階層,最高的階層為界,其下依次為門、綱、目、科、屬、種,種為分類上最低的階層。階層愈高,包含的生物種類愈多,較低的階層包含的種類就較少,但彼此的構造特徵卻愈相似。

近代的生物分類

生物學家將當時所知的生物分為植物和動物兩界,後來再將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獨立出來,而增分為植物、原生生物和動物三界。近代由於電子顯微鏡的發明和各領域知識的增進,生物學家又發現許多可供分類參考的特徵,因此重新再做分類,將生物分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動物界五界。

原核生物
最原始的生物,如細菌和藍綠藻。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沒有核膜包圍。
由外形可以區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類。
原生生物
v
原生生物屬於真核生物四界中,構造最簡單,也是真核生物演化的起點 。
菌物界
物界生物(簡稱菌類)的細胞具有細胞壁,但卻沒有葉綠體,不能行光合作用,須從外界獲得養分。菌類依營養方式分為腐生菌和寄生菌。腐生菌可分解動、植物屍體和碎屑,使元素很快回歸自然,再被植物利用;其與細菌和原生菌類同為自然界中重要的分解者。寄生菌會使動、植物和人類生病或死亡,人類的香港腳即是由菌類感染所引起。
植物界
是一群多細胞的真核生物,有細胞壁。大多有葉綠體,可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這一群生物是由綠藻類演化而來的,依演化的先後,可分為蘚苔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蘚苔植物不具維管束,因此沒有真正的根、莖和葉等構造,屬於無維管束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則具有維管束,因此有真正的根、莖和葉等構造,屬於維管束植物。
維管束植物體內的維管束組織貫穿根、莖和葉等器官,使植物體內的水分和養分的輸送加快,並且可支持植物體,使其直立,也因此這類植物長得比蘚苔植物高大。現生的蕨類植物不產生種子,但是會產生孢子而散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則靠種子繁殖,因此合稱為種子植物。
蘚苔植物
蘚苔植物是最先出現在陸地的植物。它們外表演化出角質層,可以保護植物,以防止水分的過度散失;但由於植株未演化出維管束,水分和養分的運輸速度很慢,因此個體都很小。在潮溼的地面、牆壁或樹幹上,常常可以發現這一群綠色矮小的植物。
蕨類
低等維管束植物,
蕨葉的背面常有孢子囊聚集成。孢子囊內的孢子很微小,需要用顯微鏡觀察,成熟後會由孢子囊散出,隨風飄散。
我們燒的煤炭,大都是古代高大的蕨類植物深埋於地層中,經過長久的時間而形成的。
裸子植物
和被子植物皆產生種子而繁殖。裸子植物的種子裸露,而被子植物的種子則包藏於果實中。乾燥的種子不但可以長期保存,抵抗乾燥,而且在適宜環境下萌芽時,種子內儲藏的養分可以供給其內的胚發育,增加種子植物繁殖和擴張生長範圍的能力,因此種子植物在現今地球陸地上占了大部分的生長面積。
大部分的裸子植物會產生毯果,有雌、雄之分,毯果皆由許多鱗片組成。雄毯果成熟時,鱗片下側產生的花粉粒,由風傳播至雌毯果上。雌毯果的各鱗片內側有裸露的胚珠,胚珠內含有卵。受精後的胚珠即發育為裸露的種子,因此裸子植物是沒有果實的。許多裸子植物的種子有翅,可以隨風散播到遠處。
被子植物
有花,所以亦被稱為開花植物 。它們的種子包被於果實內,以獲得保護。被子植物依種子內子葉的數目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大部分單子葉植物的葉具平行脈,花瓣為三或三的倍數。大部分雙子葉植物的葉具網狀脈,花瓣為四、五或其倍數 。被子植物的種類很多,如我們日常所見的樹木、花草和蔬菜等,它們可供食用、藥用或觀賞,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




 

 

 

 

 

標籤:

1 則留言:

  1. 盛鈞是不是忘了打主題?

    而且還沒加上標籤喔

    請加上學生分享的標籤^^

    回覆刪除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