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貓熊還是熊貓!
放寒假之前,和一群好同事一起到山上走走,聊天中談到貓熊和熊貓到底是不是指同一種動物,大家當然最後就問到我的意見囉!只是我也不敢貿然下斷語,回家查資料,喔!我的天,網路上一團亂!
一月24日那天看國家地理頻道剛好介紹到這個喔!
同時查資料綜合歸納出下列分類表(生物分類法請看註解):
「小貓熊」英文叫做(red panda),意思是「紅色貓熊」,又叫做「九節狼」或「金狗」,屬於哺乳綱、食肉目、浣熊科(也有學者把它歸為貓熊科),與大家熟悉的「貓熊」(giant panda也有稱大貓熊或熊貓)是有區別的。
小貓熊(red panda)
貓熊(giant panda)
據中國時報報導,小貓熊原產於中國大陸四川省海拔一千八百公尺至四千公尺的山區,為夜行性或晨昏性的動物。身上的特徵為:黑眼、白眉,鼻子周圍及臉頰有白毛,有一對大且有白邊的雙耳,前頸部為黑色,身體主要為紅棕色的皮毛,尾部有紅棕色與淡褐色環相間的毛色,趾部帶有部份可收縮性的爪子。喜歡吃竹葉、野菜、水果、昆蟲、蛋等食物,偶爾也會吃小鳥。它們在興奮或緊張時會從肛門附近排出麝香的氣味。 小貓熊毛紅褐色,四肢棕黑,嗅覺十分發達,和貓熊長相並不相似
貓熊屬於「食肉目」「貓熊科」,貓熊科只有這一種動物,貓熊雖是食肉目動物,但牠以吃素為主,體型比較大;外型像熊;腦袋又圓又大,像貓,因此就得到了貓熊這個名稱。牠的毛色黑白相間,主要居住在竹林中,所以人們又叫牠「花熊」或「竹熊」。 貓熊是雜食動物。牠們吃的食物有50多種,但以少數幾種細小的箭竹為主,尤其愛吃這些竹子的筍和比較嫩的莖葉。另外,牠也吃菖蒲、番紅花、枸杞等植物。有時候,牠還吃鼠、蛇、魚、昆蟲等小動物,但只是偶爾碰上了才抓來吃,並不特意去捕捉。不過,有時牠也會大搖大擺地闖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2004/01/12中廣新聞網也有報導說「四川山民指貓熊偷吃蜂蜜、肉骨頭」呢!
更多有關貓熊的資訊可以到此查看~http://www.928n.com.tw/library/animal/A06/frame.asp
浣熊有一條長尾巴,上面裝飾著彩色的圓環。牠吃青蛙、魚和小龍蝦之類的水生動物,而且牠吃之前都要把食物洗乾淨。
熊的兩耳比貓熊更偏向頭的兩側,而且鼻子也更突出。牠的毛又長又軟,會冬眠;而貓熊的毛雖然長,但是比較硬,貓熊不冬眠。
熊和小貓熊、浣熊都是「食肉目」動物,熊屬於「熊科」,小貓熊和浣熊屬於「浣熊科」,牠們和貓熊都有血緣關係。 小貓熊、浣熊、熊都被認為是類似貓熊的動物。
說了這麼多,到底貓熊和熊貓是不是指同一種動物?的確是指同一種動物,只是分類上為「貓熊科」且更接近「熊科」,所以應該稱呼貓熊才恰當。
註解:
生物分類應用分類階元(分類系統)來安排每一種生物。也就是說,每一種生物在生物分類系統中都有其特有的位置。分類系統是按等級排列的,好像臺階一樣,所以叫分類階梯或分類階元。分類階梯概括起來有七個字: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分類的基本階元,是客觀存在的實體,也是分類的實體。現以家蠅(蒼蠅)為例,示其分類地位和系統排列:
界:動物界(Animal)
門: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綱:昆蟲綱(Insecta)
目:雙翅目(Diptera)
科:蠅科(Muscidae)
屬:蠅屬(Musca)
種:家蠅Musca domestica L
大熊貓 或 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又名貓熊,是屬於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
熊貓生長於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是中國特有種,亦為國寶。
全世界現存大約3100隻左右,由於生育率低,加上對生活環境的要求相當高,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動物。
大熊貓古今有許多別名:食鐵獸、大貓熊、竹熊、白熊、花熊、貘、華熊、花頭熊、銀狗、大浣熊、峨曲、杜洞尕、執夷、貊、猛豹、猛氏獸、貔貅等。
這個動物有兩種名稱:熊貓和貓熊。
其來歷的一種說法說1869年,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德(Armand David)認識了熊貓後,給「熊貓」定名為「黑白熊」,歸屬於熊科。
兩年後,動物學家進一步考查,研究它屬於貓熊科,將它進一步定名為「貓熊」。
1940年代,在重慶北碚博物館展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
當時,定名為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
由於中文使用者傳統上通常都習慣右到左的寫法,所以當時貓熊一詞是以右到左的方式書寫。
在標準中文文法裡,形容詞通常都被置放在名詞的前面。
由於熊貓被一般人認為屬於熊科,因此貓是形容詞,熊是名詞。
故此,貓熊一詞在中文文法上是對的。
到1940年代,很多中文使用者已經開始習慣左到右的中文讀法,所以當時重慶北碚博物館所展示的「貓熊」字樣就被大家誤讀成熊貓。
從此以後,熊貓一詞便開始先在四川一帶流行起來,到今天,大部分的人也就習慣了使用熊貓一詞。
然而也有人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熊貓和貓熊兩種說法從一開始就沒有定論。
[3]1915年編成、1935年出版的《中華大字典》「熊」之(三):「熊貓,獸名,似貓而善升木。」
從所附熊貓圖看, 是小熊貓。(見1978年重印本,第935頁。)
1938年出版的《辭海》「熊貓」條稱:「怪獸名,產新疆;……距今六十年前,為法國科學家比利大衛氏所發現」。
「熊貓」、「貓熊」之爭早在1915年以前就發生。
熊貓一詞在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是最常用的稱呼,亦有少數人稱貓熊。
參考資料
維基
放寒假之前,和一群好同事一起到山上走走,聊天中談到貓熊和熊貓到底是不是指同一種動物,大家當然最後就問到我的意見囉!只是我也不敢貿然下斷語,回家查資料,喔!我的天,網路上一團亂!
一月24日那天看國家地理頻道剛好介紹到這個喔!
同時查資料綜合歸納出下列分類表(生物分類法請看註解):
「小貓熊」英文叫做(red panda),意思是「紅色貓熊」,又叫做「九節狼」或「金狗」,屬於哺乳綱、食肉目、浣熊科(也有學者把它歸為貓熊科),與大家熟悉的「貓熊」(giant panda也有稱大貓熊或熊貓)是有區別的。
小貓熊(red panda)
貓熊(giant panda)
據中國時報報導,小貓熊原產於中國大陸四川省海拔一千八百公尺至四千公尺的山區,為夜行性或晨昏性的動物。身上的特徵為:黑眼、白眉,鼻子周圍及臉頰有白毛,有一對大且有白邊的雙耳,前頸部為黑色,身體主要為紅棕色的皮毛,尾部有紅棕色與淡褐色環相間的毛色,趾部帶有部份可收縮性的爪子。喜歡吃竹葉、野菜、水果、昆蟲、蛋等食物,偶爾也會吃小鳥。它們在興奮或緊張時會從肛門附近排出麝香的氣味。 小貓熊毛紅褐色,四肢棕黑,嗅覺十分發達,和貓熊長相並不相似
貓熊屬於「食肉目」「貓熊科」,貓熊科只有這一種動物,貓熊雖是食肉目動物,但牠以吃素為主,體型比較大;外型像熊;腦袋又圓又大,像貓,因此就得到了貓熊這個名稱。牠的毛色黑白相間,主要居住在竹林中,所以人們又叫牠「花熊」或「竹熊」。 貓熊是雜食動物。牠們吃的食物有50多種,但以少數幾種細小的箭竹為主,尤其愛吃這些竹子的筍和比較嫩的莖葉。另外,牠也吃菖蒲、番紅花、枸杞等植物。有時候,牠還吃鼠、蛇、魚、昆蟲等小動物,但只是偶爾碰上了才抓來吃,並不特意去捕捉。不過,有時牠也會大搖大擺地闖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2004/01/12中廣新聞網也有報導說「四川山民指貓熊偷吃蜂蜜、肉骨頭」呢!
更多有關貓熊的資訊可以到此查看~http://www.928n.com.tw/library/animal/A06/frame.asp
浣熊有一條長尾巴,上面裝飾著彩色的圓環。牠吃青蛙、魚和小龍蝦之類的水生動物,而且牠吃之前都要把食物洗乾淨。
熊的兩耳比貓熊更偏向頭的兩側,而且鼻子也更突出。牠的毛又長又軟,會冬眠;而貓熊的毛雖然長,但是比較硬,貓熊不冬眠。
熊和小貓熊、浣熊都是「食肉目」動物,熊屬於「熊科」,小貓熊和浣熊屬於「浣熊科」,牠們和貓熊都有血緣關係。 小貓熊、浣熊、熊都被認為是類似貓熊的動物。
說了這麼多,到底貓熊和熊貓是不是指同一種動物?的確是指同一種動物,只是分類上為「貓熊科」且更接近「熊科」,所以應該稱呼貓熊才恰當。
註解:
生物分類應用分類階元(分類系統)來安排每一種生物。也就是說,每一種生物在生物分類系統中都有其特有的位置。分類系統是按等級排列的,好像臺階一樣,所以叫分類階梯或分類階元。分類階梯概括起來有七個字: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分類的基本階元,是客觀存在的實體,也是分類的實體。現以家蠅(蒼蠅)為例,示其分類地位和系統排列:
界:動物界(Animal)
門: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綱:昆蟲綱(Insecta)
目:雙翅目(Diptera)
科:蠅科(Muscidae)
屬:蠅屬(Musca)
種:家蠅Musca domestica L
大熊貓 或 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又名貓熊,是屬於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
熊貓生長於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是中國特有種,亦為國寶。
全世界現存大約3100隻左右,由於生育率低,加上對生活環境的要求相當高,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動物。
大熊貓古今有許多別名:食鐵獸、大貓熊、竹熊、白熊、花熊、貘、華熊、花頭熊、銀狗、大浣熊、峨曲、杜洞尕、執夷、貊、猛豹、猛氏獸、貔貅等。
這個動物有兩種名稱:熊貓和貓熊。
其來歷的一種說法說1869年,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德(Armand David)認識了熊貓後,給「熊貓」定名為「黑白熊」,歸屬於熊科。
兩年後,動物學家進一步考查,研究它屬於貓熊科,將它進一步定名為「貓熊」。
1940年代,在重慶北碚博物館展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
當時,定名為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
由於中文使用者傳統上通常都習慣右到左的寫法,所以當時貓熊一詞是以右到左的方式書寫。
在標準中文文法裡,形容詞通常都被置放在名詞的前面。
由於熊貓被一般人認為屬於熊科,因此貓是形容詞,熊是名詞。
故此,貓熊一詞在中文文法上是對的。
到1940年代,很多中文使用者已經開始習慣左到右的中文讀法,所以當時重慶北碚博物館所展示的「貓熊」字樣就被大家誤讀成熊貓。
從此以後,熊貓一詞便開始先在四川一帶流行起來,到今天,大部分的人也就習慣了使用熊貓一詞。
然而也有人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熊貓和貓熊兩種說法從一開始就沒有定論。
[3]1915年編成、1935年出版的《中華大字典》「熊」之(三):「熊貓,獸名,似貓而善升木。」
從所附熊貓圖看, 是小熊貓。(見1978年重印本,第935頁。)
1938年出版的《辭海》「熊貓」條稱:「怪獸名,產新疆;……距今六十年前,為法國科學家比利大衛氏所發現」。
「熊貓」、「貓熊」之爭早在1915年以前就發生。
熊貓一詞在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是最常用的稱呼,亦有少數人稱貓熊。
參考資料
維基
字體和顏色可以改一下
回覆刪除不過照片....好可愛唷~
字體和顏色可以改一下
回覆刪除不過....熊貓好可愛唷~♥
阿~不小心回了2個差不多的 噗
回覆刪除貓熊,超級可愛的啦~♥
字盡量不要用灰色和斜體,看了會頭昏眼花!!!
回覆刪除熊貓好可愛:DDD
回覆刪除真的有點眼花~~布過字很大所以還好~~眼花應該是因為到了該睡覺的時間了= =
回覆刪除哈哈~:D 浣熊有潔癖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