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為什麼山上氣溫會比地面低?
A【1】地球離太陽一億五千萬公里,地球上最高的山才將近九公里,所以不管高山或平地,與太陽的距離根本沒什麼差別。 太陽光以輻射的方式,穿過大氣層而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吸收了陽光的能量後,改以紅外線為主向外輻射,使底層的大氣層增溫,所以平地的氣溫就比山頂的氣溫高了! 距離地面越近,因地面吸收太陽熱後,會藉著傳導和對流的方式,將熱幅射出來,使地表上的空氣也變熱了,所以離地面越近,熱幅射就越多,所以溫度就較高;相反的離地面越高,尤其是高山上,由於空氣稀薄,吸收太陽的熱較少,氣溫就比平地低了。
←圖(一)
http://www.tbes.tcc.edu.tw/class66/66/%E7%B6%B2%E9%A0%81/%E6%B0%A3%E8%B1%A1%E7%99%BE%E7%A7%91/dict/001.htm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092105396【2】陸地的氣壓比一般地區來的高溫..而也因為山上種植樹木也較多..濕氣會比一般陸地地區來的較重..所以如果下雨的話一定是山上比路地來的早下..是因為水蒸氣向上昇...然而遇到了山上較冷地區凝結成小水滴...而不可能只有一點點水蒸氣而已所以積多自然山上會比一般陸地地區早下雨....濕氣也因此較重...所以山上會比一般陸地地區來的較冷...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23004011【3】山上空氣稀薄,吸收的熱量較少,所以比較冷。
依大氣溫度隨著高度的變化,由地面向上可以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氣層與增溫層。
1.對流層的特性:
(1) 對流層因此層空氣的對流作用而得名,各種天氣現象都發生在本層。
(2) 在本層內高度每增高一公里,溫度則隨之下降約6.5℃。對流層頂的溫度及高度都隨緯度不同而異,熱帶(赤道)地區高約十六公里,氣溫在-70℃左右;極區則僅高八、九公里,溫度稍低於-40℃。
(3) 對流層頂並非是連續的面,而是分成三區,其中二區是覆蓋在南、北極上空,另一區則似環帶圍繞在赤道上空,而以南北緯45左右之兩條噴射氣流相接,其間吹著每秒100公尺以上的強風。
2.平流層的特性:
(1) 平流層中水氣極少,在對流層的海平面附近,每公斤空氣中最大約含有40公克的水氣,而本層中則僅不足0.02公克,因此本層中沒有雲雨等天氣變化現象。
(2) 平流層溫度隨高度的增高而上升(逆溫),空氣穩定,因此不易發生垂直對流作用,空氣以水平流動為主。
(3) 現代的遠程飛機,有的會飛至本層的底部,以免受到對流層內,氣流擾動的影響。
(4) 平流層的厚度在對流層頂以上至約50公里高處,大氣中的臭氧主要在此層內,此層的逆溫現象正是由臭氧所造成的。臭氧最大值約在25公里高處,此層溫度最高卻在五十公里處,原因是紫外線在平流層較高處已被吸收,只有少量到達較低處。
3.中氣層的特性:
(1) 中氣層的溫度,再隨高度增高而下降,大約是在80至90公里處而達到最低值(約-95℃)。 (2) 此層氣壓極低,探空氣球在到達本層之前已爆炸,直到利用火箭探測之後才對此層略有了解。現在已知本層內亦有與緯度平行流動的氣流。
4.增溫層的特性:
(1) 增溫層內的氮與氧吸收波長為0.1μm以下的紫外線,因此層空氣非常稀薄,含量不到大氣總量的十萬分之一,所以只要微量的紫外線也足夠造成增溫層溫度升至相當高,故此層溫度又隨高度增高而上升。
(2) 一部分的氣體游離成離子狀態形成電離層。
(3) 增溫層並無明顯上限,本層對無線電通訊非常重要,因為電離層可以反射波長較長無線電波,使其傳播到遠處。但電視所用的無線電波波長稍短,因此會穿透電離層,只好靠人造衛星與中繼轉播站來傳播了。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32411342地球大氣層
散逸層(>800km)
熱成層(80km-800km)
中間層(50km-80km)
平流層(11km-50km)
對流層(0km-11k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C%B0%E7%90%83%E5%A4%A7%E6%B0%94%E5%B1%82各層溫度變化請看圖(一)
Q四季的由來
A【1】地球的自轉軸並非垂直於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 ,而是傾斜了 23.5°,因此北半球在夏天時傾向於太陽,受陽光較多,天氣較熱,相反在冬天的時候就較冷了,這便是四季的由來。
四季的劃分並沒有很明顯的月份區別,過去中國人的節氣中有:
春分(三月廿一日前後)
夏至(六月廿一日前後)
秋分(九月廿一日前後)
冬至(十二月廿一日前後)
(以上日期都是太陽曆的日期)
http://aeea.nmns.edu.tw/2002/0202/ap020226.html地球近日點(perihelion)距離太陽147,098,074公里,遠日點(aphelion)距離152,097,701公里,地球半徑6,371公里。地球經過近日點的時間是1月4日,經過遠日點的時間是7月4日。
http://readforjoy.blogspot.com/2008/10/blog-post_26.html冬天時太陽距離比夏天近,因為那時地球經過近日點(perihelion),是整年距離太陽最近的一天,可是在北半球的人們一點也沒有感到溫暖,冷風還是颼颼地吹,為什麼呢?距離太陽愈近應該愈熱才對呀?其實,地球上溫度的變化雖與太陽密不可分,但由於地球自轉軸與公轉平面傾斜了23.5度,夏天時太陽光直射,冬天時太陽斜射,所以才有春夏秋冬四季溫度的不同,距離的遠近雖也有影響,但相當輕微。地球的公轉離心率為0.017,換算成近日點與遠日點(aphelion)的距離分別是0.98IU及1.02IU,差距只有4%,但因自轉軸傾所造成的差距則達20%。所以造成四季明顯的溫度變化最主要是因為地球自轉軸的傾斜,不是距離太陽的遠近。不過若以南半球的天氣與北半球的天氣來比較,南半球的冬天平均會比北半球的冬天平均稍冷一點,而夏天也是南半球比北半球熱一點。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32202756Q西瓜沾鹽為什麼會甜?
A【1】灑上鹽後,西瓜裡的水分會跑出一些來;西瓜裡的水分減少了,糖份的濃度就提高了,吃起來就比較甜。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72305660【2】一般來說我們若把食物混合搭配食用時會出現三種狀況
1.相乘作用
指一種食物將另一種食物的味道變得更活潑例如使用味精來讓鮮味放大 更具體一點的例子可以用茶來形容雖然說水就是H2O但是不同的水用來泡茶就是會使味道有些微的差異這就是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否能使茶的味道被發揮到極緻或者是更不好喝
2.抑制作用
指用某種食物來抑制另一種食物的味道 例如在咖啡裡面放點糖喝起來就不那麼苦了
3.對比作用
指在兩種食物的口味呈極端對比時可利用此特性來提昇其中一種食物的味道例如鹹跟甜是極端的對比因此在西瓜上抹一點點鹽可以讓甜味更放大
Q水氣對氣候的影響
A【1】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大氣中的水氣能阻擋地球輻射量的60%,保護地球不致冷卻。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能吸收和積累熱量,使氣溫不致過高;在冬季則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使氣溫不致過低。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90806622吸熱和放熱的例子:
例1.氯化亞鈷試紙遇水後由藍色變為粉紅色>>>>>放熱反應
遇熱乾掉後由粉紅色變為藍色>>>>>吸熱反應
例2.一般金屬金屬加熱後溫度上升>>>>>吸熱反應
再置入水中後溫度下降>>>>>放熱反應
例3.水水遇熱會吸熱變水氣>>>>>吸熱反應
水氣遇水會放熱結成水>>>>>放熱反應
例4.硫酸銅溶於水會變成五水硫酸銅(由白色變藍色)>>>>>放熱反應
加熱五水硫酸銅會變成硫酸銅(由藍色變白色)>>>>>吸熱反應
再舉一例子兩物體接觸時 溫度高者和溫度低者會逐漸達到熱平衡,意旨溫度高者放出熱能(((放熱反應,而溫度低者吸入熱能(((吸熱反應。
暖暖包原理:4Fe +3O2→2Fe2O3 ,△H= -826 kJ/mol (放熱)
化學方程式寫法
1.放熱反應
H2(g)+1/2O2(g)→H2O(l)+285.8 kJ
H2(g)+1/2O2(g)-285.8 kJ→H2O(l)
H2(g)+1/2O2(g)→H2O(l) △H = -285.8 kJ
2.吸熱反應
HgO(s)+90.7 kJ→Hg(l)+1/2O2(g)
HgO(s)→Hg(l)+1/2O2(g)-90.7 kJ
HgO(s)→Hg(l)+1/2O2(g) △H = +90.7 kJ
http://content.edu.tw/senior/chemistry/tp_sc/content1/number1/2/2-6.htm海風和陸風
海風和陸風在吸收同樣太陽熱量的情況下,陸地和海洋變暖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陸地在日間吸收太陽的熱量較海洋快,使周圍的空氣迅速受熱上升,於是海洋上較涼的空氣便流向陸地,形成海風。
到了晚上,陸地散熱的速度又比海洋快,使周圍的空氣很快變涼,於是冷卻後的空氣便流向海洋,填補海洋上空升起的暖空氣,就形成陸風。
http://blog.ilc.edu.tw/blog/index.php?op=printView&articleId=27519&blogId=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