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GMO 基因改造 :-) .


人類基因組計畫 :-) .


GMO的優缺點

優點

*使農作物更適應不利的生長環境,例如適乾旱

*解決糧食短缺問題。

增加蟲害抵抗力,從而減少使用除害劑,避免環境污染。

改良食物外觀、味道和口感,增加食物種類,提升食物品質。

改變農作物特性,更易於加工

除去食物中可能過敏的成分,增加食物營養,提高附加價值。

缺點

可能對蝴蝶等昆蟲造成傷害。 

可能影響周邊的植物的生長。

生產外來蛋白可能產生的毒性

抗抗生素基因的存在

品質的不確定性

抗殺草劑基因及抗蟲基因可能造成外來基因擴散

抗抗生素基因可能造成基因水平轉移

國際貿易之利益問題

可能昆蟲或病菌在演化中增加抵抗力,或產生新的

 物種,之後一樣有可能會傷害作物。法律與道德問題

人體基因體計畫

若要探索生命的奧秘,就必須解讀出人體的DNA密碼。而解開人類所有DNA序列的構想,最早是由美國科學家Renato Dulbecco在1985年時提出,而美國政府隨後在1990年正式地推行,預計耗資30億美元,透過國際實驗室的合作,用15年時間,描繪出人類基因體的遺傳圖和物理圖,並且定出人類D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以及替10萬個左右的基因定位,並對其它的生物進行類似的研究。

  在各國的通力合作下,提前在2000年完成了人類基因定序草圖,並將基因資訊公開在美國國家生物資訊中心(NCBI)的基因資料庫裡,提供所有科學家查詢的服務。人類基因體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與曼哈頓計畫、阿波羅登月計畫並稱為人類科學史上的三大工程,表示其具有重大科學意義以及社會效益。此外,基因體計畫的實施,也有助於促進一系列生命科學的發展,對於生命的起源、演化、細胞發育、分化及疾病發生等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資料 若要探索生命的奧秘,就必須解讀出人體的DNA密碼。而解開人類所有DNA序列的構想,最早是由美國科學家Renato Dulbecco在1985年時提出,而美國政府隨後在1990年正式地推行,預計耗資30億美元,透過國際實驗室的合作,用15年時間,描繪出人類基因體的遺傳圖和物理圖,並且定出人類D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以及替10萬個左右的基因定位,並對其它的生物進行類似的研究。


  在各國的通力合作下,提前在2000年完成了人類基因定序草圖,並將基因資訊公開在美國國家生物資訊中心(NCBI)的基因資料庫裡,提供所有科學家查詢的服務。人類基因體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與曼哈頓計畫、阿波羅登月計畫並稱為人類科學史上的三大工程,表示其具有重大科學意義以及社會效益。此外,基因體計畫的實施,也有助於促進一系列生命科學的發展,對於生命的起源、演化、細胞發育、分化及疾病發生等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資料

http://biotech.nstm.gov.tw/03/036.asp

  GMO:
  期因轉殖動物除可改進家畜生產性能及增強家畜抗病力外,並可作為人類疾病研究、基因調控機制和探討基因功能性之素材。再者將基因轉殖動物作為生產人類所需醫藥產品之生物工廠,藉由其產物如乳汁純化,用以生產高價位之醫藥蛋白,或作為異種器官移植之器官來源等。
  動物經由遺傳工程技術,透過人為方式,將帶有外源遺傳基因或特定之基因組DNS序列進行刪除或更改之動物,均稱基因轉殖動物。目前將外源基因轉殖動物染色體,以產製基因轉殖動物之方法有數種,包括顯微注射法、反轉錄病毒感染法、胚幹細胞載體法、精子載體法及體細胞核轉置法。其中以顯微注射法係目前最被廣泛應用者,而體細胞核轉置法則是未來最具發展潛力者。
詳細的要看這 http://blog.yam.com/biologyword/article/10890283
  人類基因體計畫
  Human Genome Project 簡稱為 HGP,中文叫「人類基因體計畫」,是一項由人
類基因體組織所推動的跨國性的研究計畫。這項計畫的成果將可進一步提供治療人類疾病以及開發藥品等等生物醫學相關研究。
  基因是位於DNA分子上,含有特定遺傳訊息的一段序列結構,也是決定生物遺傳特徵的基本單位。DNA由四種核苷酸A、T、G、C 按照不同順序排列組合所構成。在DNA的雙螺旋鏈上,A和T、G和C 兩兩配對,形成鹼基對(base pair),決定蛋白質的合成並主導各種生物機能,有如生物的「遺傳密碼」。人類基因體計畫就是完整解讀人類二十三對染色體中DNA所有密碼的序列結構,以及在這序列中的基因及其類別。人類基因體約有三十億鹼基對,因此解讀工作極為艱鉅浩繁。
1.人類基因的數目遠少於預期:
  人類只有20,000~25,000個基因,比預估的10萬個基因要少得多。Celera公司總裁Craig Venter 評論說:「人類基因體比線蟲和果蠅大30倍,但基因的數目卻只是果蠅的兩倍,將人類與老鼠的基因相比,人類只不過多了大約300個基因,這個結果令人吃驚」,顯示人類與低等動物的差別不在與基因數目的多寡,而主要在於人類某些基因的功能和控制蛋白質生成的機制更為複雜。
2.基因密度低而分散:
  整個人類基因體中,僅有5%的DNA序列含有基因,其中只有1%-1.5%能控制蛋白質生成,低於先前估算的3%-5%。而人體中存在著複雜繁多的蛋白質,顯示一個基因可以編碼多種蛋白質。另外也發現基因群聚存在的程度比預期的要高。
3.序列重複多:
  在人類基因體中,98%以上序列都是所謂的“垃圾DNA”(junk DNA),分佈著300多萬個長片段重複序列。新研究發現,這些重複DNA與演化、發育有關,值得進一步研究。
4.基因與種族、性別和疾病:
  在整個基因體序列中,人與人之間的變異僅為萬分之一(0.01%),也就是說,地球上個體與個體之間有99.99%的基因密碼是相同的,來自不同人種的兩個人完全可能比來自同一人種的兩個人在基因上更為接近。這些變異對於發掘基因與疾病的關係和追溯人類起源將有深遠影響。此外,男性的基因突變率是女性的兩倍,顯示男性對演化的影響高於女性;而且許多遺傳疾病是位在Y染色體上的基因發生突變所致。
  人類基因體計畫的完成,是人類基因體研究的重要里程碑,為人類生命科學開闢了一個新紀元,為破解生命之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繪製人類基因圖譜只是破解人類基因密碼的基礎,科學家必須進一步確認人體所有的基因、了解基因的功能與控制方式、基因與人體生理以及疾病的關聯,然後才能開發出嶄新的藥品與治療方式,其成果將為人類醫學與文明帶來革命性的進展與衝擊。正如美國醫學基因學院校長Edward McCabe所說:「人類基因體計畫的完成,改變了我們對人類自身的認識」。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臭氧層被破壞

臭氧如何被破壞:

1.當氟氯碳化物漂浮在空氣中時,由於受到陽光中紫外線的影響,開始分解釋出氯原子出來。

2.這些氯原子的活性極大,常喜歡與其他物質結合。因此當他遇到臭氧的時候,便開始產生化學變化!

3.臭氧被迫分解成一個氧原子(O)及一個氧分子(O2),而氯原子就與氧原子相結合。

4.可是當其他的氧原子遇到這個氯氧化和的分子,就又把氧原子搶回來,組成一個氧分子(O2),而恢復成單

身的氯原子就又可以去破壞其他的臭氧了!

DNA密碼

DNA密碼是由4種字母ATCG所組成,而細胞要如何讀出這些密碼呢?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提出了三聯體假說。他認為DNA長鏈上的連續3核苷酸會構成一個密碼子(codon,一個密碼子決定一種胺基酸。三聯體假說的概念其實不難理解:若一個字母對應一個胺基酸,那麼對應的胺基酸種類只有四種。但人體內的胺基酸約有20種,所以即使兩個字母一組也只有16種可以對應。因此若以3個字母一組,就會產生64種組合,足夠去對應那20種胺基酸了!
ATCG每個字母之間並沒有標點符號,是否任意的連續三個字母都可構成密碼子呢?於此,我們舉一個例子作說明:
TIM SAW HIM HIT THE DOG  Tim 看見他打了狗
假如我們把句子的起始點改了,就變成

T IMS AWH IMH TTH EDO G !@#$%%︿&(


是不是就看不出原本的意思了呢?因此讓我們了解到,其實DNA序列是有一定的解讀方式!


GMO

gmo定義: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所組成之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及歐聯法規對
GMO之定義基因遺傳物質被改變的生物,其基因改變的方式係透過基因技術,而不是以自然增殖及/或自然重組的方式產生
基因改造食品:



食品本身含有新基因,如含抗除草劑農藥基因的大豆。

加工食品成分含有新基因,如基因改造大豆作出的豆腐。



化精製的食品如大豆油,其原料雖為基因改造大豆,純化精製後卻不含 有新基因。
gmo的製作:

殖技術

體系統重組核酸技術

細胞融合或雜交技術而能克服自然生理學上、生殖上或重組上的障礙。

目標基因:

抗蟲害
抗病毒
修改顏色
修改脂肪

曾被基因修改的植物:






舉例:






世界各國2000年種植gmo的情形:




生態的影響:
然所帶來的影響,可能就不是短期的試驗分析所能完全確證的。
昆蟲和需要昆蟲的鳥類確不是福音 。
使得物種和基因特性單純化,多樣性減少 。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GMO

▲螢光魚, 通過基因工程改造的新品種
基因改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或稱轉基因生物是指通過基因改造實現基因改變的生物。這種技術,通常稱作重組DNA技術。在生成轉基因生物的一般原理是,將新的遺傳物質添加到一個生物體內的基因。這就是基因工程,並通過DNA被發現,這稱作基因工程,在DNA的發現成為可能。

基因改造食物,便是利用基因工程將原有食物的基因加入其他生物的遺傳物質,並將不良基因移除,從而造成品質更好的食物。通常基因改造食物,可增加食物的產量、抗寒及其他特性。然而,基因改造食物的風險,例如基因污染問題也不能忽視。

人體基因計劃

最近新興的基因科技拓展了HGP(Human Genome Project,人體基因體計劃)的研究基礎,這項研究是要解釋人類每一條染色體中所有基因的相對位置,並且解讀這些基因上DNA的遺傳訊息,估計要定位出人體DNA序列上50,000-100,000個基因的位置。並且也對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進行基因解碼及定位的計劃。
這項研究的成果將會為人類DNA的結構、組織、及功能,甚至是人類的演進、起源、發生學提共豐富的資料。征服了這樣具有挑戰性的計劃甚至會帶來各樣新科技領域的形成;生物藥學技術上的進步也會是人體基因計劃的成果之一。自從人體基因計劃展開以後DNA序列定位的技術也快速的進步。但是將來對相關序列的比較會是生物技術及醫藥學上很重要的研究工具。因此現在的技術是必須在進步的。

技術的進步上可以分為三點:
1. 減低技術的成本,並且提昇基因定位的效率。
2. 研究更進步的科技來取代現有的技術,以加快DNA排序工作、基因定位的速度。例如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就可以大量的減低使用的藥品成本,卻大大提昇解讀的速度;甚至有些光學分析的方法也開始在此計劃中有出色的表現。其他可能還有更多革命性、創新的方法及技術,在這方面若是可以結合電子、工程、資訊、物理、化學及生物等各領域的長才,必定可以達到加快處理速度的目的。到技術進步且純熟的時候,甚至一年就可以解讀一種脊椎生物的基因密碼。
3. 尋求有效的方法將新興的技術運用在基因解碼的範疇內。

人體基因體計畫

人類自古以來就懂得將育種和發酵應用在農業和食品加工上,這也是最廣為人所熟知的生物技術。從育種和發酵衍生出的知識,奠定了十九世紀細胞學和細菌學的基礎,由這些研究創立了分子生物學,將生物學帶到了一個新的領域。自從1944年Avery發現DNA帶有遺傳物質後的數十年間,分子生物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藉由許多重要的發現與基礎研究,我們終於瞭解基因的結構、遺傳密碼、與基因的表現等生命現象,開啟了基因工程的序幕,而1984年聚合脢連鎖反應(PCR)發明之後,這個技術成為分析DNA最重要的利器,也加速了人類探索生命的腳步。
 而從1997年科學家發表第一隻人工複製生物:桃莉羊(Dolly the Sheep)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2000年人類基因圖普的完成,生物科技快速的發展預告了他將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流科技與產業。這股衝進也引來不少爭議,如胚胎幹細胞研究所帶來的倫理之爭和基因改造食品對環境的影響,都顯示出人們對生物科技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態。
 就在全世界沸沸揚揚,台灣生技公司紛紛成立之際,政府終於有了回應,開始重視國內生技發展,經建會于2001年5月中旬,完成「發展生物技術產業行動計畫」,另外於該年底正式成立『台灣生技產業促進協會』,希望能繼IT產業後帶動生技產業進入另一波高峰。
989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成立了人類基因體研究中心,特地邀請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華生(James D. Watson)來擔任該單位第一任中心主任,至此揭開基因體的解讀計畫序幕,此計畫由美、英、德、法、日、大陸為首,共有18個國家參與為人類遺傳密碼的30億個DNA進行序列解讀工作。人類基因體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HGP)是一個生物學界可以與曼哈坦原子彈計劃(Manhattan Project)和阿波羅登月計劃(Apollo Project)媲美的一個計畫。
 從1990年十月一日正式展開,最終目的在於解讀基因體核甘酸序列,並鑑別所有人類基因之功能,預訂以十五年的時間完成。1998年Venter成立第一個從事人類基因體計畫的私人公司-賽雷拉(Celera),宣稱利用散彈槍定序法搭配高性能的電腦,只需三年便能完成人類基因體的定序,自此開始展開與NIH展開激烈的競爭,也造成人類基因體計畫預計完成日期不斷提前。2000年6月在白宮例行會議上,「人類基因體計畫」團隊和賽雷拉公司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2001年2月,賽雷拉和人類基因體計畫分別在「科學」和「自然」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序列,人類基因體定序至此可說幾乎完成(破解30億個鹼基對佔所有序列的95%且覆蓋所有基因的三分之二)。
 目前人類找到約有32000個基因,其中確定的有22000個,藉由這些成果,一門新的學問「功能性基因體學」已成為研究主流。
來源:http://life.nctu.edu.tw/~mb/c70101.htm

GMO基因改造生物

國內關於基因改造生物的稱呼一般包括基因轉殖生物( transgenic organism )與 GMO (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enetically manipulated organism )或 GEO ( genetically engineered organism );同時也有將基因改造食品(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直接以 GMO 代稱的情形。事實上基因改造生物範圍應該較基因轉殖生物為廣,因為轉殖只是改造的一種方法。而英文的“ genetically manipulated "或“ genetically engineered "與“ genetically modified "在技術層次的意涵較為接近;但其不同處,並不完全在於技術面,而是在於其所彰顯的社會意義。由於“ genetically manipulated "有「操弄基因」的意涵,故選用“ genetically manipulated "的人士通常對於基因改造生物有比較負面的觀點,而想利用這個名詞突顯基因改造生物的爭議性質;相對而言,“ genetically engineered "「基因工程」不但爭議性較少,且帶有高科技、進步等正面意涵,所以比較常被支持基因科技的人士所運用。
  整體而言,基因改造生物係廣義的指經由基因改造技術,所培育出之生物體或新物種,包含微生物、植物與動物等;而其中具有繁衍後代以移轉或複製遺傳物質能力的,則通常被稱為基因改造活體( living modified organism , LMO )。
  由於基因改造生物為經由基因重組技術,在改變了生物的遺傳物質之後所「製造」出來的生物,所以一般認為這些人造生物可能耳自然生長的生物,或其他由人工培育但未直接涉及基因層次的生物體有所不同。因此,就規範與管理的目的而言,似有必要將基耳改造生物與其他生物加以區別;而區別的重點,則在強調基因改造生物的非自然以及基因遺傳物質被改變等徵例,例如,歐洲聯盟(以下簡稱歐盟) 2001/18/EC 指令第( 2 )條對於基因改造生物的定義為:「基因改造生物係指人類以外之生物,其遺傳物質之改變係經但非天然交配或重組所造成者。」聯合國農糧組織 / 世界衛生組織( FAO/WHO )所組成之食品標準委員會( Codex )對基因改造生物之定義則為:「基因改造生物是指基因遺傳物質被改變的生物,其基因改變的方式係透過基因技術,而不是以自然增殖及 / 或自然重組的方式產生。」
來源:http://140.112.89.45/GMO/jsp/show.jsp?MasterNo=4&SlaveNo=9&NotifyNo=87

吃香腸不能配養樂多??

香腸不能配養樂多吃?營養師表示,不過量就沒有關係。營養師表示,香腸在製造過程中大多會添加「亞硝酸鹽」,一旦在酸性環境中與乳酸菌作用,會產生強烈致癌物「亞硝胺」,但營養師認為,只要食用頻率不要太頻繁,其實沒關係。
很多人都知道香腸不能與養樂多一起吃,但營養師認為,香腸只是添加硝酸鹽的食品之一,舉凡火腿、熱狗、臘肉等都有,就連蔬菜也有硝酸鹽,民眾或許會問,若是香腸等食品不添加亞硝酸鹽不就沒事了嗎?事實上,亞硝酸鹽除了可以讓肉保有粉紅的顏色及引起特殊風味,更重要是抑制肉毒桿菌的作用;而優酪乳或養樂多等富含益生菌的乳酸食品,可以抑制腸道有害細菌合成亞硝胺,降低血中亞硝胺濃度。所以為了保護消費者,還是需做適量的添加。

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指出,只要食用頻率不要太頻繁,其實可以安心地吃香腸配養樂多。

除了盡量降低食用的頻率以外,她建議日常飲食多選擇天然抗氧化物質,例如將白米飯改成全穀飯,或者用餐時在醃製肉類灑上檸檬汁或用餐時食用蕃石榴、柑橘、柳丁等皆可以降低亞硝酸胺的生成。盡量降低煙燻或鹽醃的魚、肉類等攝取頻率,如果要吃可以改變烹調方式,例如水煮後再煎。

此外,盡量不要將含亞硝酸鹽食物與含胺類食物一起吃,含胺類食物如起司、魷魚、鱈魚、秋刀魚等,避免結合產生亞硝胺致癌物質。

總之,均衡飲食、食物多樣化及控制份量才是健康的法則,不要總是吃同ㄧ樣食物,否則補品也會變毒藥。
來源:http://blog.sina.com.tw/ee342342/article.php?pbgid=83038&entryid=602878

人類基因體計畫

美國的人類基因體計劃基本上包括三大部分:

、人類和一些模型生物(model organisms)基因組的輿圖和定序工作,

並配合以發展和新創與此工作相關所需的實驗技術、研究系統和儀器設備為主題之研究部分;

、主要是電腦科學在基因組研究中的應用,含括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配等之研究部分;

、對於與人類基因體計劃相關的社會、倫理、道德、法律、商業等方面的問題,

提出因應對策的研究部分。在第一部份的研究中,基因組的分析分兩階段完成,一是完成生物的遺傳圖譜,即是以2

centimorgans( 1 centimorgan相當於1百萬DNA鹼基對的長度)的距離來畫出基因間的相對位置,

據估計為了完成這部分的工作,科學家就必須要有約3000個標誌才能將人類的遺傳圖譜完成;

另一階段的目標是物理圖譜的完成,這部分的工作就是定出人類所有染色體中DNA鹼基序列,

這將是一長串(30億對)類似ATCGCGATAT---------的核甘酸序列。除了這兩個重點外,

美國HGP也努力於改進現有的基因操作技術,期望能降低解析一個鹼基對的成本

(由5美元一對降低到0.50元一對)。為了能夠有效率的進行上述這麼龐大的研究計畫,

並為了能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重疊研究,美國成立了一個專責的中心,

進行HGP項下所有研究工作的溝通、整合與指導


營養師表示,不過量就沒有關係。
 
營養師表示,香腸在製造過程中大多會添加「亞硝酸鹽」,一旦在酸性環境中與乳酸菌作用,會產生強烈致癌物「亞硝胺」,但營養師認為,只要食用頻率不要太頻繁,其實沒關係。(劉怡伶報導)
很多人都知道香腸不能與養樂多一起吃,但營養師認為,香腸只是添加硝酸鹽的食品之一,舉凡火腿、熱狗、臘肉等都有,就連蔬菜也有硝酸鹽,民眾或許會問,若是香腸等食品不添加亞硝酸鹽不就沒事了嗎?
事實上,亞硝酸鹽除了可以讓肉保有粉紅的顏色及引起特殊風味,更重要是抑制肉毒桿菌的作用;而優酪乳或養樂多等富含益生菌的乳酸食品,可以抑制腸道有害細菌合成亞硝胺,降低血中亞硝胺濃度。所以為了保護消費者,還是需做適量的添加。
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指出,只要食用頻率不要太頻繁,其實可以安心地吃香腸配養樂多。
除了盡量降低食用的頻率以外,她建議日常飲食多選擇天然抗氧化物質,例如將白米飯改成全穀飯,或者用餐時在醃製肉類灑上檸檬汁或用餐時食用蕃石榴、柑橘、柳丁等皆可以降低亞硝酸胺的生成。盡量降低煙燻或鹽醃的魚、肉類等攝取頻率,如果要吃可以改變烹調方式,例如水煮後再煎。
此外,盡量不要將含亞硝酸鹽食物與含胺類食物一起吃,含胺類食物如起司、魷魚、鱈魚、秋刀魚等,避免結合產生亞硝胺致癌物質。
總之,均衡飲食、食物多樣化及控制份量才是健康的法則,不要總是吃同ㄧ樣食物,否則補品也會變毒藥。
一個 轉基因生物體(GMO)的 或 基因改造生物體(格魯吉亞) 是 生物體 的 遺傳 物質已被更改使用 基因工程 技術。 這些技術,一般稱為 重組DNA 技術,利用DNA 分子 從不同的來源,這是合併成一個分子,創造一套新 的基因 。 這種DNA,然後轉移到一個有機體,賦予其修改或新基因。          
花壇鄉學前路民宅昨天出現少見的白蛇抓蛇無數的消防隊員捕回白蛇,跟先前抓到的臭青母比對半天,從白蛇的頭、嘴、眼睛和紋路,初步研判是臭青母的白子。花壇分隊小隊長沈建福說,將送到縣政府農業處轉交給南投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進一步鑑定白蛇的品種。

GMO ~

基因改造生物 :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或稱轉基因生物
指通過基因改造實現基因改變的生物
這種技術,通常稱作重組DNA技術。在生成轉基因生物的一般原理是,將新的遺傳物質添加到一個生物體內的基因。
這就是基因工程,並通過DNA被發現,這稱作基因工程,在DNA的發現成為可能。
基因改造食物 : 便是利用基因工程將原有食物的基因加入其他生物的遺傳物質,
並將不良基因移除,從而造成品質更好的食物。
通常基因改造食物,可增加食物的產量、抗寒及其他特性
然而基因改造食物的風險,例如基因污染問題也不能忽視




BY   102  22   林若雯
                     
      血友病                                                      病簡單的說就是先天性凝固因子缺乏的血液性疾病。血液凝固除了血小板之外,凝固因子是最重要的,凝血機轉中總共有十三個因子。缺乏第八因子的稱為A型血友病,缺乏第九因子的則稱為B型血友病,有非常少數的病人是缺乏第七因子或第十一因子,而且他們的症狀也比較輕微。
血友病是一種性聯遺傳,一般而言,有血友病的父親與正常的母親結婚所生的孩子中,所有的女兒都帶有異常基因,而所有的兒子都正常,爾後帶不正常基因的女性與正常男性結婚,則所生下的男孩有一半為血友病患者,而有一半的女兒為帶異常基因者。三分之二的血友病患者有很典型的家族史。血友病的發生率約每千人口有一人,而A型血友病患者約佔百分之八十五,B型佔百分之十五。
嚴重型血友病患者其第八或第九因子少於1%1%5%中間的中度嚴重型者,他們的症狀是關節肌肉腫脹與出血,尤其是運動時手腳扭傷,跌倒所造成的傷害,都會造成嚴重的肌肉下血腫。若病患重複發生關節血腫又不加以治療的話,時間一久就會形成一種特殊的關節炎,關節腔中的軟骨將被侵蝕。若是外傷傷及內臟,腦部或呼吸道就會形成比較嚴重的後果,目前AIDS流行,很多血友病患者因注射第八因子或第九凝血因子成品而感染AIDS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