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人體基因體計畫

人類自古以來就懂得將育種和發酵應用在農業和食品加工上,這也是最廣為人所熟知的生物技術。從育種和發酵衍生出的知識,奠定了十九世紀細胞學和細菌學的基礎,由這些研究創立了分子生物學,將生物學帶到了一個新的領域。自從1944年Avery發現DNA帶有遺傳物質後的數十年間,分子生物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藉由許多重要的發現與基礎研究,我們終於瞭解基因的結構、遺傳密碼、與基因的表現等生命現象,開啟了基因工程的序幕,而1984年聚合脢連鎖反應(PCR)發明之後,這個技術成為分析DNA最重要的利器,也加速了人類探索生命的腳步。
 而從1997年科學家發表第一隻人工複製生物:桃莉羊(Dolly the Sheep)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2000年人類基因圖普的完成,生物科技快速的發展預告了他將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流科技與產業。這股衝進也引來不少爭議,如胚胎幹細胞研究所帶來的倫理之爭和基因改造食品對環境的影響,都顯示出人們對生物科技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態。
 就在全世界沸沸揚揚,台灣生技公司紛紛成立之際,政府終於有了回應,開始重視國內生技發展,經建會于2001年5月中旬,完成「發展生物技術產業行動計畫」,另外於該年底正式成立『台灣生技產業促進協會』,希望能繼IT產業後帶動生技產業進入另一波高峰。
989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成立了人類基因體研究中心,特地邀請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華生(James D. Watson)來擔任該單位第一任中心主任,至此揭開基因體的解讀計畫序幕,此計畫由美、英、德、法、日、大陸為首,共有18個國家參與為人類遺傳密碼的30億個DNA進行序列解讀工作。人類基因體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HGP)是一個生物學界可以與曼哈坦原子彈計劃(Manhattan Project)和阿波羅登月計劃(Apollo Project)媲美的一個計畫。
 從1990年十月一日正式展開,最終目的在於解讀基因體核甘酸序列,並鑑別所有人類基因之功能,預訂以十五年的時間完成。1998年Venter成立第一個從事人類基因體計畫的私人公司-賽雷拉(Celera),宣稱利用散彈槍定序法搭配高性能的電腦,只需三年便能完成人類基因體的定序,自此開始展開與NIH展開激烈的競爭,也造成人類基因體計畫預計完成日期不斷提前。2000年6月在白宮例行會議上,「人類基因體計畫」團隊和賽雷拉公司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2001年2月,賽雷拉和人類基因體計畫分別在「科學」和「自然」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序列,人類基因體定序至此可說幾乎完成(破解30億個鹼基對佔所有序列的95%且覆蓋所有基因的三分之二)。
 目前人類找到約有32000個基因,其中確定的有22000個,藉由這些成果,一門新的學問「功能性基因體學」已成為研究主流。
來源:http://life.nctu.edu.tw/~mb/c70101.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inks